近日,我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523组)宋月锋副研究员等,联合复旦大学汪国雄教授团队、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刘美林院士团队,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阳极高温析氧反应(OER)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聚焦钙钛矿阳极A位离子有序性对高温OER性能的影响,系统揭示了PrxBa2-xCo2O5+δ体系中离子有序-无序转变对微观结构及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SOEC具有电流密度高、法拉第效率高、过电势低等优势,被认为是二氧化碳(CO2)减排和能源转换的关键技术之一。钙钛矿氧化物是常见的SOEC阳极材料,然而,阳极离子有序性对OER反应速率的影响尚不明确。
在本工作中,科研人员通过制备两种不同镨(Pr)含量的PrBaCo2O5+δ(PBCO-1.0)和Pr1.5Ba0.5Co2O5+δ(PBCO-1.5)阳极材料,结合同步辐射X射线粉末衍射(SXRPD)、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
电子显微镜(HAADF-STEM)、X射线吸收谱(XAS)及18O同位素交换实验等多种手段,深入剖析了A位离子有序-无序转变诱导的电子结构变化及对高温OER动力过程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着Pr含量从1.0增加到1.5,PrxBa2-xCo2O5+δ晶体由有序四方相(P4/mmm)转变为无序正交相(Pnma)。这一转变打破了钴-氧(Co-O)局部配位环境的对称性,增强了Co 3d与O 2p之间的轨道杂化,从而提升了氧离子迁移效率,并加速了表面氧交换反应速率。电化学测试表明,在800 °C、1.6 V条件下,PBCO-1.5阳极的电流密度达到2.29 A cm-2,表现出优异的高温OER性能和稳定性。
该研究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阐明了钙钛矿A位离子有序性对高温OER反应路径和速率调控机制,同时为高性能SOEC阳极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关成果以“Breaking the Ion Ordering in Perovskite Anode for Enhanced High-Temperatur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Activity”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523组博士后于丽娜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胡学禹。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图 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