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基非晶软磁材料具有超高的磁导率、极低的功耗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弱磁传感器、精密测量设备及电磁防护等领域。但非晶软磁材料在含氯离子的环境中易诱发点蚀,制约其在海洋等极端环境领域的应用…
著名的杨氏双缝实验展示了光的波动性。如果把“双缝”刻在时间轴上,而不是刻在空间里,会出现怎样的效应?上海科技大学陆卫教授团队在磁子强耦合系统中实现了“时间双缝”实验,清晰观测到时间…
超声在金属熔池内产生的冲击效应可以有效细化晶粒组织,传统的声学理论将其机理主要归因于“空化效应”。日前,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林鑫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闫文韬、武汉科技大学王书豪教…
在追求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道路上,科研人员往往将重点集中在材料改性和结构设计上,却忽视了一个简单却十分关键的因素——堆叠压力。一方面,仅提高堆叠压力就能显著提升库仑效率(从60%增至90%),…
近日,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张月腾与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王志远副教授在光催化氘代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突破性地开发出一种无需昂贵光催化剂(PC-free),仅利用380-420nm光照和市售常见硫…
8月23日,机械学院朱金龙教授课题组、刘世元教授课题组、高亮教授课题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成果 “无掺杂半导体表面的反常光电化学刻蚀效应”(Anomalous photoe…
通过自旋轨道力矩(SOT)实现电流驱动磁化翻转的技术,凭借其响应快、功耗低、稳定性高等核心优势,已成为发展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内计算单元及自旋逻辑器件的重要物理基础。基于自旋轨道力…
近日,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孔望清与特聘副研究员平媛媛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报道了一种全新的光促氢原子转移(HAT)与镍催化协同策…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如镍钴锰三元材料和钴酸锂)在过去十年间价格迅速攀升。相比之下,锰元素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具备显著的资源优势…
3D打印,又名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凭借在复杂金属构件上得天独厚的自由成形能力,极大地满足了新一代航空装备对轻量化、高集成度的重大需求,有望替代传统制造方法实现高端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