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量子点具有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光谱连续可调等多种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发展迅猛,器件外量子效率已提高至20%以上。然而,量子点在纯化过程中容易产生缺陷,导致离子迁移,因此,钙…
聚合物电介质是薄膜电容器的核心储能材料,在电动汽车、风/光发电设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极高的功率密度和极快的充放电速率,但其能量密度受到高温击穿场强的制约。在聚合物中引入…
近期,中国科学院安光所张庆礼研究员团队和江海河研究员团队在梯度浓度激光晶体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创新高对称性梯度浓度激光晶体元件,为双端泵浦激光技术提供新型激光增益介质,改善热效应,…
在物联网(IoT)设备快速普及的背景下,智能电网、工业自动化及城市基础设施监测等领域对可持续自供能传感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磁-机-电能量收集器(MME-EHs)因其能够从现代基础设施中无处不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523组)宋月锋副研究员等联合复旦大学汪国雄教授团队,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阳极高温析氧反应(OER)…
实现“双碳”目标亟需创新性碳中和技术,而二氧化碳的高效利用是关键突破口。锂-二氧化碳电池以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作为能源载体,理论能量密度高达1876 Wh·kg-1,兼具碳固定与储能的双重功能,为…
近日,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在含时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构建及其在防伪加密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相关成果为动态信息安全与防伪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因其具…
钴酸锂(LiCoO2,LCO)正极目前仍是消费电子领域锂离子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然而,随着工作电压升高(>4.5V),钴酸锂层状正极材料将面临结构不可逆相转变、严重界面副反应、表面过渡金属溶解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臧法珩团队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徐毅团队针对大豆症青病毒(SoSGV)检测开发了高灵敏度多孔纳米光学天线阵列生物传感芯片,相关成果…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车延科研究员、张闯研究员等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运动轨迹可编程的光致动器,用于集成光学芯片上的器件重构。该制动器由有机分子晶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