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系统采集了华北不同地质时代代表性煤矿的煤样品,开展了1000℃条件下煤的燃烧实验;通过对燃烧产生颗粒物中硫酸盐…
近期,化院李承辉教授团队与金钟教授团队合作,在电池材料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技术优势,并且寿命长、充电快、能量密度适中,是最具有应…
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梁正课题组和颜徐州课题组合作, 通过超分子单元的自组装,结合UV光引发的硫-烯点击化学,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机械互锁网络(MIN)的粘结剂,并将其应用于LIBs中…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孙轶凡副教授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Sheng Dai教授合作,在Nature Synthesis期刊发表综述文章“Synthesis of High-Entropy Materials”,…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和于良研究员团队在“铠甲催化剂”全光谱高效光热催化转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团队以石墨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和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张汇副研究员实验团队联合崔萍研究员理论团队,在…
感知是机器人完成复杂作业的前提。微纳机器人受到尺寸效应的影响,其感知始终难以实现,一直是科学家不断追求的目标。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研人员运用光栅衍射原理,开…
电转气(Power to Gas, P2G)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网络间能量的大规模传递及能量的长时间存储,为能源互联网中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该技术路线既促进了“电-气”网络的深度…
锌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高体积能量密度和锌金属的低成本而备受关注。在各种ZIB正极材料中,碘因其具有高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低毒性和极低的腐蚀性,而成为储能设备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穿…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陈延峰研究团队,在理论上提出并制备了四维流形中受第二类自旋陈数保护的拓扑声学物态,观测到了一对具有自旋-动量锁定的单向…